无量寿经常识网
标题

什么是三毒?

来源:无量寿经常识网作者:时间:2023-03-18 16:08:26
什么是三毒?  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
什么是三毒?
  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鸽子、蛇、猪代表贪欲、憎恨、愚痴三毒。
  三毒里的贪欲
  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欲」。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意味着内里面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满足此渴望。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
  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正因为三毒的贪欲难以满足,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只有断除三毒的贪欲,才是根本办法。


  三毒里的憎恨
  三毒的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嗔的本质虽是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的会感到极端的痛苦或不快。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恶意在对别人之时,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所以,佛经中说,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
  三毒里的愚痴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
  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认为,痴就是我执,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四是把可恶的认作为可爱的。
  错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对痴的基本解释,大乘佛教除了错知之外,还加上了无知,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
  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识为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所以,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仁清法师:阿弥陀佛常住其 仁清法师:阿弥陀佛常住其

仁清法师: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 接下来是「...

仁清法师:移离本处即为犯 仁清法师:移离本处即为犯

仁清法师:移离本处即为犯盗戒 还有“若有众生偷...

仁清法师:没有读诵经典就 仁清法师:没有读诵经典就

仁清法师:没有读诵经典就去分辩善知识的话那很危...

仁清法师:经典的名字就能 仁清法师:经典的名字就能

仁清法师:经典的名字就能消很多的恶业 接下来是...

仁清法师:诵经是为了了脱 仁清法师:诵经是为了了脱

仁清法师:诵经是为了了脱 “读毕或者休息必将经...

最新文章
不足为法 不足为法

不足为法成语名称不足为法成语拼音bù zú wéi fǎ成语...

不足介意 不足介意

不足介意成语名称不足介意成语拼音bù zú jiè yì成语...

不辞劳苦 不辞劳苦

不辞劳苦成语名称不辞劳苦成语拼音bù cí láo kǔ成语...

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成语名称不足为训成语拼音bù zú wéi xùn成...

不足为虑 不足为虑

不足为虑成语名称不足为虑成语拼音bù zú wéi lǜ成语...

不足回旋 不足回旋

不足回旋成语名称不足回旋成语拼音bù zú huí xuán成...

不辞辛劳 不辞辛劳

不辞辛劳成语名称不辞辛劳成语拼音bù cí xīn láo成...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成语名称不足之处成语拼音bù zú zhī chù成...

不轻然诺 不轻然诺

不轻然诺成语名称不轻然诺成语拼音bù qīng rán nuò成...

楞严咒比哪部经都感应快灵 楞严咒比哪部经都感应快灵

�������������䲻���ܹ�����...

手机版 网站地图